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,2000年8月撤地设市,总面积1.87万平方公里,约占全省的1/9;总人口580万,约占全省的1/8。 近年来,宜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,在加快文明幸福宜春建设和小康提速的征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,发展的宜春正以独特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资创业。 |
宜春现辖袁州、樟树、丰城、靖安、奉新、高安、上高、宜丰、铜鼓和万载10个县市区,并先后增设了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宜阳新区、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。 |
宜汉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建县,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,素有“江南佳丽之地,文物昌盛之邦”的美誉。大文豪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的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,其人其事均典出宜春。宜春是禅宗圣地,禅宗“一花五叶”就有“三叶”(临济宗、沩仰宗和曹洞宗)发祥于宜春,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、靖安宝峰寺方丈一诚大师命笔宜春是禅宗圣地,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曾参访宜春瞻拜祖庭。宜春是文化之乡,有历史文化遗址4503处,樟树吴城文化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,靖安东周古墓被评为“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宜春是人文胜地,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在袁州创办昌黎书院,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、第二个状元易重都是宜春人,鼎盛时期宜春有“江西进士半袁州”的美誉。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、明朝大清官况钟、《天工开物》作者宋应星、现代物理学家吴有训,皆出自宜春。宜春是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食邑地,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诞生地。宜春还是革命老区,当年毛泽东、彭德怀、滕代远同志都曾转战于此,铜鼓县是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,万载县仙源乡曾是中共湘鄂赣省委、省苏维埃政府的驻扎地。10个县市区,并先后增设了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宜阳新区、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。 |
自古就有“农业上郡”之称,耕地面积48.2万公顷,粮、油、猪、肉产量和毛竹蓄积量,以及中药材、有机农产品、猕猴桃、百合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。地下矿藏富足,已探明的矿产有56种,大中型矿床24处,矿石锂储量世界第一,已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约250万吨,约占全国的75%、世界的1/2;铷储量世界第一,总量36万吨,占世界的60%;钽储量全国第一,达1.5万吨,占全国的37%、世界的13%;铯储量全国第一,达6万吨,占全国的24%;铁矿蕴藏量近2亿吨,原煤、矿岩盐、石灰石储量为江西之冠,硅灰石储量约占全国1/4。此外,大理石、花岗岩、高岭土品质极优,开采价值较高。 |
宜春是“长珠闽”的共同腹地,境内交通干线已成网络,东西走向:有沪瑞高速、昌铜高速、320国道、浙赣电气化铁路;南北走向:有赣粤高速、大广高速、105国道和京九铁路,通往东南沿海主要城市的高速通道全部打通。2013年6月,赣西唯一的民用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场建成通航,大大提升了宜春市交通网络质量和优势。2014年,沪昆客运高速铁路已建成通车,宜万高速公路即将正式通车,宜春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。昌栗高速、昌宁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,蒙吉煤运专线铁路、昌吉赣城际铁路今年将开工建设,届时宜春的立体交通优势更加明显。这些基础设施工程的建成,将使宜春对接“长珠闽”、融入全球化更为便捷。 |
境内以丘陵、山地为主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,素有“山明水秀,土沃泉甘,其气如春,四时咸宜”之称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.97%,活立木蓄积量5132.4万立方米,毛竹蓄积量4.15亿株,是江西重点林区、全国重点毛竹产区和全国首批生态试点市。境内7条主要河流均达到饮用水标准,10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国家标准,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%。全市共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、13个省级森林公园、5个省级城郊型森林公园、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、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。特别是城郊的明月山,海拔1736米,山势险峻,云雾缭绕,茂林修竹,飞瀑流泉,令人流连忘返,赢得“不是黄山、胜似黄山”的赞誉;山下富硒温泉,水温长年保持在68℃—72℃,日流量1万吨,可饮可浴,既养生美容,又能防治肿瘤、关节炎、皮肤病、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。中心城区的宜春体育中心和城郊的宜春花博园,已成为我市城市的亮点,中心城区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中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、中国宜居城市、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等多张城市名片。尤其是宜春通过成功举办七届月亮文化节。打造了“月亮之都”这一城市品牌,并对“月亮之都”、“月亮之城”、“中国月亮文化节”等月亮文化品牌进行了商标和网络域名注册,开通了月亮之都网站。“月亮之都”已成为宜春屹立于中国城市群的品牌和标志。 |
全市有国家级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,国家级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、高安市的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、奉新县的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竹产业示范基地、樟树市的国家金属家具产业基地、宜丰县的中国竹产业基地。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,全力建设8个省级工业园区和医药、机电、竹木深加工、有机食品、盐化工、鞋革、硬质合金工具和绿色照明等23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,已经成为承接沿海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优越平台。全市锂电、建材、机电、食品、电力能源、医药、化工和纺织服装鞋革“1+7”支柱产业初具规模,已经进驻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企业,具备了较好的产业配套能力。 |
一是政务环境优良。宜春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投资环境的优化,提出了把宜春打造成为“拥有西部成本、东部理念、兼融东西部区位优势和中部最优环境”的工作目标,明确了“发展经济靠创业者,营造环境靠政府”的发展理念,形成了“替投资者着想,助投资者发展,为投资者服务,促投资者成功”的氛围。 二是出台了鼓励政策。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》,市财政每年筹资1000万元,并从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的税收优惠后的地方留成部分中安排20%的资金进行补充,作为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,用于支持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,打造“亚洲锂都”。 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。宜春劳动力资源总数达300万人。同时,有经教育部批准的综合性本科大学宜春学院,可为全市工业园区提供文、管、法、理、工、农、医、教育和艺术等方面的人才;有经省政府批准、教育部备案的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和全省规模最大的赣西实训中心,可为全市工业园区培养和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。 四是兴业成本低廉。一般性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年工资2.4万元左右,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地区;地价、电价和水价为江西平均水平。此外,宜春设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,为出口加工型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。 |
宜春人民长期受耕读文化、禅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,素有勤劳朴实、崇文向善、尊老爱幼、诚实守信的特点,道德水准相对较高。特别是近年来,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,淳朴民风得以传承和发扬,涌现了很多好人好事。2008年以来先后有133人荣登“中国好人榜”,人数居全省之首、全国前列,全国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宜春举行,央视《焦点访谈》专题报道宜春“好人文化”。 |
近年来,宜春市委、市政府按照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“发展升级、小康提速、绿色崛起、实干兴赣”十六字方针要求,在新起点上对宜春发展定位和路径进行了进一步谋划,开展了以“谋发展、比实干、争先进”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,明确了把宜春建设成为全省工业重要支撑区、现代农业先行区、县域经济引领区、中部地区宜居城、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、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(夺取长安杯)的工作定位;确定了力争5年左右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,农业产业化综合产值过一千五百亿元,旅游服务业增加值过千亿元,经济总量挺进全国百强市、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;提出了“三升级(工业、农业、旅游服务业升级)、三提速(县域经济发展提速、城镇化建设提速、城乡居民收入提速)、两加强(作风建设加强、考核和督查加强)、一同步(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)”的思路。 开放的宜春将以诚信的态度、优良的环境、一流的服务,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,与四海宾朋和有志投资宜春、关心支持宜春的客商一道,共创文明幸福宜春美好的明天。 |